文/辛德拉观世界
编辑/辛德拉观世界
水景景观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来源于大自然,而人们也在不断创造景观来满足生活的需求,随着科技进步,城市的建设,人口迅速增长,人类对各种资源消耗,导致我们现在环境产生了诸多问题。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江河湖泊水质污染,城市洪涝等灾害,现在人们要考虑的是如何用景观去缓冲这些灾害带来的现象,去修复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在的海绵城市理论,弹性景观等的设计理念背景下,现代水景设计已经区别于传统庭院理水,它运用对水的设计作为主要手法来改善环境。
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这一元素的亲近性、趣味性需求更加强烈,人们更希望参与和体验景观,对水景中水形态的表达有了审美追求。
因此,水景景观可以如下定义:水景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学中的一个分支, 是综合运用自然生态、人文社会和艺术美学知识,通过对以水体为基本构成要素的空间环境的分析、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实现人类生存与资源和环 境可持续性发展的景观设计学,或者说是以水为主要景观元素设计的环境景观的 一个景观设计学的分支学科。
人类期望亲近大自然,水景是人们追求大自然的一种象征,而对大自然最好的寄托就是水,水景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元素,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水景景观是人们最真实的对自然的追求。
水体景观可以划分或组织空间,水景的创造的方式具有柔化 边界作用,水景可以把人们带入整体的感受空间提升空间的活跃度,使空间增添几分趣味并有效地将情景相融。
1975年日本的一个民意调查表明,在不计其数的城市景观因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自然因素有水、绿化等,而城市的文物古迹、 建筑、街道等位列其后。动静相辅,姿态万千 的水景给城市居民在感官上带来了许多美妙的享受。
美国建筑学家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中的物质形态的研究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 —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而水景 景观具有艺术作品可意象性的特点。古人常把水比作园林中的“经络”,它可以带动视线, 活跃在整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水景景观所产生的一些光影﹑声响,可以为观赏者带来多层次的感官体验。
雷火竞技

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所提倡的理想生活境界——“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人们在享受大自然提供的各种丰富资源的同时也要接受其附带的限制性条件。
水系的注入,为植物的丛生,改变场地的生态格局以 及土壤和湿度的变化,达到调节场地微气候与生态景观功能的目的。在炎热的夏季,广场上的水景演绎着各式各样形态,随空气飘动的水珠给游客带来一丝清凉的感觉,起到降温作用,也给长期处于生活压力中的人们在心理和视觉上带来了解放。
外部环境中较大的水体,能够将整个区域的气候以及周围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改善;就内部环境中小型水体而言,依旧能够调节局部的微气候。滨水区作为典型的生态交错带,与自然环境、生物系统紧密相连,河流与湿地为动植物等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喷涌和跌落的水为空气增加了更多的负离子,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重要的补充作用。
在古典园林中,人们常常寄情于山水。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有”诗人通过幽情明静的自然美景,表达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寓情于景,常常 以山水的美好形象来歌颂人的道德精神品质。
水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点,提取水文化的特色,在滨水景观带中作为体现本土文化丰富的素材,也可以与现代 技术下的水形结合,起到展示文化内涵的作用。
从中国传统园林理水历史来说,在殷末周初时期的“灵沼”出现了人工观赏 水景的先例,社会人文的发展水的观感赋予更深的诗意和文化,中国传统理水艺术着强调对自然山水景观特征的提炼、再现和概括,着现出自然湖光山色、河流、 池沼、溪流、叠瀑等形态,有着一套独立发展的系统。

而在西方传统园林发展中,巴比伦城内的空中花园最中出现的喷泉,到公元前4世纪,古罗马庞贝城中水景水池;公元前2世纪,卡瑞卡拉浴场内设有水盘、水幕、水池,已有人造水景的 雏形;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园林引入庭院,设岛、亭、榭、建筑等造景要素。
到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多种形态水景 结合的园区,例如意大利的埃斯特庄园 中的“百泉喷泉”,数级台阶层层叠落, 泻人承水池,气势恢宏场面蔚为壮观。 西方园林以规则式图案和人造喷水艺术为代表,也为后来现代水景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传统水景设计,现代水景中将水的形态赋予颠覆性的设计。创新的设 计主义思潮在艺术领域的兴起,为设计师们为提供了新的设计宗旨。在新材料、 程控的发展下,设计师可以在水景设计中利用动态技术来增加水景景观的感知体验。
结合声景、光照、装置等具备现代质感的元素,利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奇异的造型,抽象的内涵激发人们的思考。例如在1980年建成的法国著名“阿加母” 音乐喷泉,60多个喷嘴以S型呈现,最高可喷出15米高的水柱,随着具有文化地域性的乐曲舞动,并在特制的喷头中喷出 火花,使水火相融,令人叹为观止。
人造雾景作为20世纪被运用的新技术,瑞典罗森代尔庭园(Rosendal Garden)中的“喷雾的苔藓”是第一次使用了软质材料与水体构成了水景雕塑,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现代结合的特色。著名景观设计师 师彼得·沃克在伯纳特公园中喷泉使用了光纤替代了灯光的效果,来烘托水景空间的美感。

在现代思想的启迪下,文化的相互交融使传统文化的景观结构出现新的局面, 体现出新的内涵和隐喻,随之产生了区别于传统景观的格调与模式,衍生出创新的表达形式,从传统的形式与内容中去挖掘新的含义,在符合时代审美特征背景下,实现历史文化和视觉形象结合的设计内容,体现出强烈的现代设计感。
比如设计出平静的水面,光影与倒影的变换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使水景与环 境之间渲染出充满生机的空间。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把自然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相互结合形成生态体系,现代水景的设计反映了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并且进行水景艺术创作时遵守低碳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设计。
大众艺术取审美向和各种价值观的相互融合,把对自然的向往转化为了丰富多样的水景类型。水景与多种类艺术的结合,使得水景具备了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意义,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者开始重视水景艺术的表达并加以研究,先进理念的认知使水景艺术更加成熟、
现代主义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说过:“当技术实现了他的使命,就升华为艺术” 。技术的先进性满足人们对水景的想象,随着人们对水景需求的改变,出现以水元素表达为主题的趣味乐园,这种景园中利用丰富多样的水景景观营造空间, 把水的各种形态融合,用绚丽抽象的造型,结合科技技术,吸引游客互动参与。
雷火电竞app
例如澳大利亚悉尼达令港儿童互动水景乐园,达令港作为当地最引人入目的旅游 圣地,打造具有创意的互动游戏空间,通过抽象的艺术形式设计,情景再现出随着现代材料技术、施工工艺的迅速发展,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既可以使设计的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又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 使设计具有现代感。
水形态设计的审美观念、设计理论发生了转型和变化,造型的抽象化、奇特性更受人们追捧。本文虽对水形态的艺术表达与景观营造的设计 手法及其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但由于笔者学识有限,在一些形态的研究及 艺术分析难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希望给予指正批评。
雷火电竞 雷火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