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叠山
我国古典园林的叠山艺术由来已久。它的根本目的是起到一个登高望远、扩大空间的作用。园林中的假山一般有石山、土山和土石混合三种。叠山的石材主要有两种:一是黄石,因其质地坚硬,不易受风雨的侵蚀,用于假山的基础部分,称叠脚。二是太湖石,因其具有皱、瘦、漏、透四大特点,置于假山的上部,拱游人玩赏品味,称收顶。此外还有宣石、灵璧石等。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是江南私家园林叠山的典型代表,有危崖、峭壁、峡谷、溪涧、曲磴、飞梁、山洞等,几乎把世间山水的灵气都融合进去了。连园林专家也惊叹:“造园者未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另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奇石”的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竹素园的绉云峰,都是假山中的佼佼者。
二、理水
水表现自然,理水也是造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石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渺、寂静深远的意境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古典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掩,以建筑和花木将池岸加以掩映,使其与周边的美景浑然一体。二是隔,对于较大的水面,用堤、桥、水廊等分隔,以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三是破,当水面较小时,可用乱石为岸,犬牙交错,并植以细竹野藤,使一洼水池也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三、植物
植物是山水的肌肤、风景的容颜。山水如果离开花木也就没有了美感。中国古典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是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去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枫、翠竹、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其中尤以梅花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花木除了对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外,又往往和园主人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瑕;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营造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
四、动物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最早的苑囿中,以动物作为观赏、娱乐对象。唐代王维在辋川别业中养鹿放鹤,以寄托“一生几经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解脱情趣。宋徽宗所建艮岳,集天下珍禽异兽数以万计,经过训练的鸟兽,在徽宗驾到时,能乖巧地排列在仪仗队里。明清时园林中有白鹤、鸳鸯、金鱼,还有天然鸟蝉等。
园中动物可以观赏娱乐,扩大和深化自然境界,寄予美好寓意雷火app。
五、建筑
园林中的建筑可以满足人们享受生活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另一方面起着得景、点景、引景、隔景的作用。
(1)厅堂。厅堂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也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厅堂的位置确定后,全园的景色布局才依次衍生变化,造成各种各样的园林景致。厅堂建筑的体量较大,空间环境相对开阔。
(2)楼阁。阁楼是园林中属较高层的建筑。它们不仅体量较大,而且造型丰富,在园林中起到重要的点景作用。阁楼可以用来观赏风景、储藏书画,还可供佛。
(3)书房馆斋。馆可供宴客之用,其体量有大有小,与厅堂稍有区别。斋供读书用,环境当隐蔽清幽,尽可能避开园林中主要游览线路。建筑式样简朴,常附以小院,植芭蕉、梧桐等树木花卉,以创造清净、淡泊的情趣。
(4)榭。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憩眺望。水榭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
(5)轩。在园林中,轩一般指地处高旷、环境幽静的建筑物。轩的规模不及厅堂,其位置也不同于厅堂那样讲究中轴线。轩形式优美,不讲究对称布局,相对来说比较轻快,不堪拘束。
(6)舫。舫是仿造舟船造型的建筑,常建于水际或池中。舫大多讲船的造型建筑化,在形体上模仿船头、船舱的形式,便于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也便于内部建筑空间的使用。
(7)亭。亭是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形式多样。除供人休憩、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景色外,亭在园林中还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既美化了风景,还可以作为游览的“向导”。
(8)廊。园林中的廊实际上是一条带屋顶的路,是我国古代园林中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有观赏的用途。廊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双面空廊(两侧均为列柱,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单面空廊(又称“单廊”,一侧为列柱,一侧为实墙)、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墙上开有各种式样的漏窗)等。按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的关系可分为直廊、曲廊、爬山廊、水廊、桥廊等。著名的廊有北京颐和园700多米的长廊(双面空廊)。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拙政园的水廊、留园的曲廊被誉为“江南三大名廊”。雷火竞技
(9)桥。园林中的桥,一般采用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类型,有石质、竹质、木质的,富有民族特色,不但有增添景色作用,而且还用以隔景。
(10)围墙。围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围墙在园林中起着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精巧的围墙还可以装饰园景。迎风摇拽的竹,参差高下的树,窈窕玲珑的湖石,被日光或月光映在粉墙之上,往往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
六、匾额、楹联与刻石
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楣之上的题字碑,楹联是指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
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还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添诗意、拓宽意境。
七、盆景
盆景源于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美丽的缩小版山水风景。盆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
盆景一般分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前者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又可分为观枝、观叶、观果和观花4类;后者较多地应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为主的为水盆景,以土、石为主的为旱盆景,水、土兼有的为水旱盆景。盆景可以固定在一处,也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在不同的地方,方便灵活。由于自然地理、民俗文化、审美习惯和加工工艺的差异,盆景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扬派五大流派。其中岭南派以广州为中心,常用树种有榔榆、雀梅、九里香、福建茶和榕树等,善长用修剪手法造型却又不留刀痕,具有自然飘逸的风格;川派盆景以成都为中心,常用金弹子、紫薇、罗汉松、银杏和竹类为素材,用棕丝蟠扎造型,多年自然生长成型,故培育周期较长,讲究“悬根露爪”(根须外露)、“三弯九拐”(树干弯曲多变),将自然美与艺术美融于一体;苏派盆景以苏州为中心,常以雀梅、榔榆、三角枫、梅花、石榴为素材,喜用野生古桩经精心修剪、培育,形成苍老挺拔、古朴自然的风格;海派盆景以上海为中心,树种以松柏类、花果类为主,也适用国外品种,其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既受国内盆景艺术浸染,又受日本盆栽的影响,博采众长,具有自然明快、雄健精巧的特点;扬派盆景以扬州为中心,选材以松柏、榔榆、瓜子黄杨居多,采用棕丝蟠扎与修剪相结合,“精扎细剪”的方法造型,具有树桩古老、枝叶平整的特点。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大到建筑还是小到盆景,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小小的盆景浓缩了一方天地,精巧的景致中,最能让人感受到“景由心致”的诗情画意,因此盆景又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雷火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