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啦啦啦啦~你们“读书死磕,不磕不罢休“的丹姐来也~
今天是【66911考研陪跑计划】的第3天,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分享版块,昨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古典园林30讲》的第1-2讲的主体内容。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3-6讲的主体内容
商周秦汉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囿、台、园圃产生于殷周时代。
囿的名词解释经常出现在各大高校的试卷当中,南农更是多年反复出现,我们可能都知道囿源于狩猎,但如果真的组织一个3分的名词解释,可能有些学生还真的说不清道不明,我觉得书上对囿的定义很值得大家借鉴:
囿,即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它通常是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滋生繁育,并筑台掘池,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
这个名词解释虽然不长,当包含了选址、筑山理水(筑台掘池)、功能(狩猎、游乐)、动植物(草木鸟兽)等多个角度。和我们园林的定义角度是一脉相承的。
周文王时期的灵囿灵台灵沼,不仅是古籍中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山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
灵台,象征着高山;
灵沼象征着大海;
灵囿,则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辽阔土地。
秦汉时期

“囿”演变为“苑”,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造园高潮。秦始皇是一个一直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也希望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能够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竟曾想“二世而亡”,不过秦始皇所创造的神山仙境的造园思想,对后世皇家园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
建章宫的形象应该是深入人心的,因为建章宫开创了完整的一池三山的格局。很多院校都考过一池三山的图示,很多学生不会画,现在想来,是否有些可惜呢?
这边想跟大家分享的一点是,这本书上的图和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图是不太一样的
(此图来源于《中国古典园林史30讲》)
很明显这本书绘制的更加详细,从鸟瞰效果来说,两本书既然是一样的,那么确实李教授的复原图更加准确。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乱时期。这一时期以山水为题的中国自然山水园形式得以发展,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阶段雷火竞技。
园林营造形式由单纯的摹仿自然山水形象,发展到对自然景象的概括、提炼及抽象化,并突出园林空
间的游赏功能,初步形成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体系。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势强盛的时期,尽显泱泱大国的气派,园林也进入全盛期,关于唐代的内容,此书介绍甚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周老的书,对此部分内容做个补充。
宋代
从宋代起,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渐趋成熟,宋代重文轻武,文化空前繁荣,宋徽宗更是个有才也有财的主,所以搞起了一个了不得的运输天下奇花异石的组织叫花石纲,他营造了一个了不得的园林叫艮岳,由于他的造园目的是“放怀适情,游心赏玩”,所以这个园林没有唐代皇家园林那样气势恢宏的皇家气派,倒多了浓郁的诗情画意的氛围。
寿山艮岳典型地表现了以山水创作为骨干的北宋山水宫苑风格。其山水创作充分体现了造园家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而点缀以亭台楼阁,丰满以树木花草,达到了妙极山水的境界。以后元、明清各代的皇家园林创作,都是在继承北宋山水宫苑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的。
这边要给大家提一下,这本书上关于艮岳的图示和周老书上也是不太一样的,你报考院校的参考书目是哪个你就按照哪个来,如果没有参考书或者两本都是参考书,我比较推荐按照周老的来,因为周老的山水格局更加优美一些,更加能够突出诗情画意的感觉。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到顶峰的时代,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水平很高。
我觉得明清初时期最大的成就就是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的出现,特别是《园冶》这篇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园林艺术和园林工程理法的专著。《园冶》这篇著作真的很重要,也是各大院校的高频考点,这本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大家感兴趣的可以买园冶这本书详细研究,如果应付考试的话,周老的书本写的相对详细,可以参考雷火官网。这边我就不详细赘述了,因为内容真的很多,以后有机会也可以带大家读读这本书。
清代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庞大的皇家园林集群是考试的重点地带,特别是皇家园林之模仿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乾隆时期的园林大家要做重点掌握,特别是清漪园的建成,可谓一园建成,全园皆活。这边的内容想要详细掌握还得看周老的书。
清中叶清末
清中叶清末私家园林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鼎峙的局面。江南私家园林一直是考试的重点,苏州四大名园、无锡寄畅园、南京瞻园、扬州个园等最好都要进行掌握。这部分内容最好也看周老的书籍进行补充。
好的,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期待明天的相遇!
雷火电竞